中国式离婚,70%可能都离错了 。为什么你总是爱错人?心理学家告诉你
离婚离婚离婚…… 大家拎出这两个字时,你能明显地感到,那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,而是一股怨气、半腔怒火。而怨气与怒火的另一个意思,就是五脏六腑内流窜着不被看见、也未曾被安抚的渴望。
01
一个在婚姻登记处工作的朋友曾说,看多了夫妻的离婚,会对婚姻慢慢失去敬畏感。因为他感觉,去离婚的人,不少都太随便了。
任性者居多,理性者居少。情绪用事者过盛,审慎处事者鲜有。
如一对80后的夫妻,因为丈夫鼾声太大,要离婚。
一对90后的小夫妻,因为老公挤牙膏总是从中间挤,而她是从底部往上挤,闹矛盾,离婚。
一对70后的夫妻,因为丈夫老是将微信“附近的人”打开,她觉得居心不良,离婚。
一对60后的夫妻,因为在麻将桌上,丈夫帮对家出主意,导致对家和了个杠上开花,气炸,离婚。
离婚离婚离婚…… 大家拎出这两个字时,你能明显地感到,那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,而是一股怨气、半腔怒火。而怨气与怒火的另一个意思,就是五脏六腑内流窜着不被看见、也未曾被安抚的渴望。
渴望什么?
渴望温柔的联结,渴望平等的相处,渴望对方在某些方面的改变,或者说,尽他所能地改变。
02
但中国式夫妻呢?却总是在这方面交出负分答卷。
大家习惯了专注于“我要什么”,而非思考于“ta要什么”。我要红花,你给绿叶;我要绿叶,你给轻风……我得不到满足。所以我委屈,所以你不好,所以要离婚。
但他要什么呢?我们不知道,也不关心。这是幼稚的。因为一份成熟的、健康的关系,都涉及三要素:什么?多少?怎样?
“ ta 想要什么”,我大致知道;
“ ta 付出多少”,我也能给予相等的回报;
“ ta 与世界相处的方式”,大致也是我能接受的方式。
这三点做到了,关系差不到哪儿去。做不到这一点,关系就会问题重重。
而问题出现,两人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,会直接将婚姻推到绝境。
03
我的表妹于 2017 年 6 月离婚。
离婚当天,她在朋友圈说:一次抠鼻屎引发的离婚。
因为丈夫有洁癖。结婚以后,她必须做到让家里一尘不染,床单必须一周一换,在外面穿的衣服一进门就必须扔进洗衣机。丈夫更严苛的要求还有:一天得洗 10 次手,早晚各洗一次澡,洗澡时必须同时清洗鼻孔、耳朵等孔孔洞洞。一年后,不知是出于潜意识的反抗,还是无意间的疏忽,有一回吃完晚饭,她伸出食指,捅进鼻孔,抠出一大坨东西。
丈夫当场就愣住了,然后甩门而出。
次日离婚。还看过一个新闻,一对结婚不久的 90 后夫妻,因为丈夫在被子里放了一个大臭屁,然后骗妻子进去闻。妻子一进去,他立即蒙紧被口,吭哧吭哧笑个不停。妻子臭晕了,一出来就和丈夫大打出手。
离婚。这些离婚,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可笑又可气。
两人如此不成熟,就像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在玩过家家,玩腻了,一个不爽,就去了民政局。
说实话,这不是追求自我,而是过于任性。更不是追求自由,而是瞎胡闹。
他们的关系没有救吗?
有救。
只要丈夫看见真实的妻子,妻子理解丈夫,通过非暴力沟通,商议出两全办法,关系就能继续。但很多婚姻中的人,都没有去挽救婚姻,而是急着为它安乐死。
04
钱钟书说,婚姻是围城。城里的人想出去,城外的人想进来。
进进出出都是常态。不少人早已将婚姻,当成一种体验,而非一个结果。
这当然是好事。只是,太多人的离婚,不是关系确实破裂,而是两人无法解决问题,也不想解决问题。腾讯女性网站曾做过一个专题,称自 2002 年以来,中国的离婚率持续走高;
2005 年,离婚夫妻达到 178 万对。
2014 年,离婚夫妻达到 363.7 万对。
2016 年,离婚夫妻达到 415.8 万对。
离婚率截止目前,还在一直飚涨,且从未有缓和趋势。
面对山呼海啸的“离婚”声,一些社会学、心理学专家纷纷开始发出警示:“小心,中国 70% 的婚都离错了!”
哪里离错了?
错的地方,无关财产、抚养权、债务,而是太多婚姻,只是微染寒疾,而非病入膏肓。
而这种错离的婚,专家们认为,已经达到了70%。也就是说,每10对离婚的夫妻,有 7 对本不该离。他们本该过得和谐幸福,而非天各一方,各行其路。
这 7 种错离的婚,婚姻家庭指导师张文轩认为,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:
一是外力干预型。
比如婆婆到来后,干预了夫妻间的很多事,婆媳冲突频生,由此导致夫妻离婚。
二是经济困难型。
由于没钱,贫贱夫妻百事哀,矛盾层出不穷,最终导致离婚。
三是生活琐事型。
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吵闹,最终闹到离婚的地步。
以上三种,都不是婚姻的绝症。
如果是外力干预,有条件的,最好分居两处;没条件的,切记两条准则:
夫妻关系第一,父母要退居次要位置;
婚姻调查:为父母的劳动付费,而不是一边享受,一边指责。付费了,有些规则就好说了,长辈自然就懂得界限与分寸。
如果是经济困难,但人又不错,那就一起打拼。
如果是生活琐事,那就要我们学会倾听、理解、宽容、忍耐,不到最后,不轻易抛出离婚的底牌。
05
《哥林多前书》第十三章中,有一句著名的话: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。
不论是妻子,还是丈夫,在闻见对方的臭屁,看见对方的鼻屎时,你一定要反复在内心念三遍这句话。这样可以让你免于躁怒。
列夫·托尔斯泰则说:已婚的人从对方获得的快乐,仅仅是婚姻的开头,绝不是其全部意义。婚姻的全部含义,蕴藏在琐碎的家庭生活中。
当你被小事弄得烦不胜烦,想要开车去民政局时,将这句话在内心默念三遍。这样可以让你去除不必要的怨念。
我们要明白,恋爱时的“哎呀妈呀,他居然说爱我了”、“我好想他,整晚整晚都睡不着”、“为了他,我什么都愿意”……等心悸、甜蜜、不顾一切的心情,以及被照顾、被嘘寒问暖、被搞风搞雨送花送礼物的行为,都是激情。
激情不是维持婚姻的根本,更不是衡量一段婚姻幸福与否的标志。婚姻调查
婚姻图的,不过是秩序。在秩序之中,获得安宁。在安宁之中,赢得长久。
而对于家庭的秩序感而言,夫妻二人过于感性,或者说,过于情绪化,都是有害的。情绪化本身,就是一种对秩序的破坏。
你不要试图在婚姻中惊天动地,也不要奢望一时鲜花着锦,就能四季春风,更不要以为如同灰姑娘,嫁了人,就意味着一切问题的终结,从此,只有幸福,没有痛楚。
这是不可能的。
你要做好准备的是,在这条通往幸福的路上,慢慢成长,艰难修行,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人。
最后,你可能要问,那 30% 离对的婚,是什么样的婚姻呢?
答案只有一个:爱与责任都已经缺席的婚姻。
俗话说“不是冤家不聚头”,爱情也往往如此,两人又爱有恨,又打又闹,却又爱的死去活来。
对于这种心理,心理学家认为,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,其实就是为了追寻完整的自我。
心理学专家认为,每个人都身具“显性”与“隐性”(或称“影子”)人格。换言之,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“显性人格”外,还有个正好相反,潜藏心底的“影子人格”。也就是说,一个很活泼的人实际潜藏着很抑郁的一面,而另一个很安静的人,很可能在另一种陌生环境下,变得躁动不安。
用心理学理论来说,“分析型”者的影子人格是“感觉型”,因为“分析型”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,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“理性”时,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 “感性”部分的人格,压抑到潜意识深处,变成隐性的“影子人格”。
于是,当一个遇见一位身具自己“影子人格”的异性时,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,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(或已被压抑)的人格特质。有人说,爱情对象通常都是性格互补,就是这个原因。一个沉默的人遇到一个活泼的人,往往是他的“影子人格”见到了阳光,受到了感召,由此变得极为愉快,受桎梏的心灵,得以自由释放。
这个异性相吸,“影子人格”和“显性人格”整合互补的过程,将逐渐发展出一个较完全、较成熟人格,这个过程也被心理学家称为“完整之我”的追寻。
但是,这种结合也往往称为爱情痛苦的一部分,在所谓的磨合中,过去对方最吸引我们的特质,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的地方。如果过去,你爱上的是他的温柔,那么,很可能你会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,你爱上的是她的活泼,也很可能会觉得她“罗嗦”“幼稚”。
热恋的时候,你觉得自己遇到了世上最好的人,可到了磨合阶段,你就开始发现对方无数缺点,开始抱怨不满。因为,在这个阶段,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,要对方变成想象中的完美,于是痛苦也由此产生。很多人走不过这个磨合期,最终以痛苦收尾。
怎么样才能让感情走的更加顺利呢?
心理学家认为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,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,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“显性”与“隐性”人格之整合与成长,专注扩展自身的“影子人格”。
当你放弃改变对方的时候,自己实际也在学习拓展自己的“影子人格”。有意思的是,往往一对感情好的伴侣,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,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,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。